健康網》傷口總是好不了? 醫:恐是這些藥拖慢癒合 – 自由健康網

by 健康編輯
0 comment


醫師提醒,類固醇、抗代謝藥、生物製劑 / 小分子標靶藥,都是拖慢傷口癒合速度的常見藥物;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紀麗君/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小嬿阿姨20年前腳踝開始發生傷口,期間看過整形外科,骨科,接受大大小小的植皮手術,與傷口共存了十幾年,跑醫院跑到很絕望。直到轉介義大癌治療醫院整形外科科主任張智豪,表示「1個月內讓傷口好起來」,先是停了免疫抑制劑,接著動手術,1個月後果然腳的傷口通通癒合,提醒像是類固醇、抗代謝藥、生物製劑 / 小分子標靶藥,都是拖慢傷口癒合速度的常見藥物。

張智豪在臉書專頁「超顯微專家-整形外科張智豪醫師」發文分享小嬿阿姨的案例:小嬿阿姨原本在自家附近的外科診所換藥,傷口沒有好,反而越破越大洞,腳越腫越痛;轉到醫院,傷口還是一直無法縮口,反而越破越多洞,懷疑是免疫的問題;因此轉介至風濕免疫科,懷疑是類風濕性關節炎引起的「慢性血管炎」發生的困難傷口,一直拿免疫抑制的藥品長期服用,對於腳的傷口已經覺得好不了,轉到張智豪診間時只覺得「試試看」,沒想到1個月後腳傷好了、不用坐輪椅,還可以去公園散步。

拖慢傷口癒合速度常見藥物

●類固醇(如:Prednisolone)
治療目的是:抑制發炎,也會抑制皮膚修復、膠原蛋白合成,在高劑量(>20mg/day)可能讓傷口變薄、裂開、感染風險增加。

●抗代謝藥(如 Methotrexate、Azathioprine、Leflunomide)
治療目的是:減少免疫攻擊,也會抑制細胞生長與傷口肉芽形成, 手術前有時需「暫時停藥」。

●生物製劑 / 小分子標靶藥(如:Adalimumab、Etanercept、Tocilizumab、Rituximab、Tofacitinib)
治療目的是抑制 TNF-α、IL-6、B 細胞等免疫關鍵路徑,若在使用期間動大手術,可能提高感染與癒合不良的機率。

張智豪強調,如果你或家人正使用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乾癬性關節炎等疾病的藥物,並即將接受清創、縫合或手術,發生困難癒合傷口,要考慮病因「會不會是慢性靜脈疾病」,引起不可回復性的淋巴水腫,所導致的慢性靜脈潰瘍。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Related Posts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