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健康編輯


[台灣新聞雲]記者劉鳴龍/花蓮報導

花蓮慈濟醫院副院長兼耳鼻喉科醫師陳培榕,自願到花蓮服務長達三十年之久,率先成立「頭頸癌跨科整合治療團隊」,並一路為花東育成留住傑出醫療人才,不遺餘力提升東部頭頸癌患者的存活率、改善生活品質,榮獲台灣頭頸部腫瘤醫學會頒發2025年「醫療奉獻獎」,表彰其始終如一的付出和貢獻,各界均感實至名歸。

就讀台大醫學院的陳培榕係於1986年,到花蓮慈濟醫院支援擔任實習醫師,因為喜歡花蓮的清淨質樸,加上與世無爭的個性,1993年升任主治醫師,他即自願從台大到花蓮慈院服務;耳鼻喉科從此由他「一人科」開始,白天門診與手術,夜晚照顧病房與急診,全年無休,隨時待命;不論門診到多晚下診,總不忘到病房巡視關懷住院患者。

有鑑於東部地區頭頸癌盛行率高,陳培榕副院長整合外科、腫瘤內科、放射治療、營養、復健等專業,於1998年率先於東部成立「頭頸癌跨科整合治療團隊」,並致力提升存活率與生活品質,推動病人的功能保留,造福無數東部病患,晚期病人則為其設計個別化療程,讓患者在花蓮也能獲得全方位照護。

為了培育人才、讓醫療扎根東部,他時常邀請臺大師長前來花蓮協助教學、引薦人才,在東部積極推展研究。由於頭頸部腫瘤手術難度高,他親自指導後進,擔任學生助手,傳承臨床與手術經驗,讓西部醫師盛讚花蓮慈院耳鼻喉科為「大刀的故鄉」。

另外;陳副院長從1999年玉里慈院啟業以來,南下至距離花蓮近百公里遠的玉里看診,至今二十餘年之久未曾間斷;更赴東海岸、台東、綠島等地義診、往診;而在 COVID-19 疫情最嚴峻的時期,他更親自堅守第一線,投入社區篩檢、轉診與遠距照護,守住花蓮地區的防疫陣線。

陳培榕副院長三十年如一日的堅守崗位、守護鄉親,在繼獲得「2016年花蓮縣醫師公會醫療奉獻獎」、「2023年台灣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學會醫療奉獻獎」之後,今年更榮獲台灣頭頸部腫瘤醫學會,於年會頒發「2025醫療奉獻獎」,以表彰他對偏鄉持續不輟的無私奉獻。

陳培榕副院長強調:身為醫師的本分就是要救人!他只是盡醫師本分,不算奉獻,可以為東部地區盡一份醫師的責任,也能享受東部的風土人情,作育英才,讓病人活得更自信、更健康,對三十餘年的行醫生涯而言,他已感覺「心滿意足」。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洪泰雄提醒,紅麴雖具備降血脂潛力,但若忽視產品品質與正確飲食習慣,恐怕得不償失;圖為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紀麗君/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市面上不少健康產品主打「紅麴+鉻」可協助降膽固醇與中性脂肪,讓不少消費者趨之若鶩。然而,營養學者洪泰雄在臉書發文提醒,紅麴雖具備降血脂潛力,但若忽視產品品質與正確飲食習慣,恐怕得不償失。與其仰賴保健食品,不如從日常飲食著手,回歸6大類食物與低GI飲食。

紅麴成分作用類似降膽固醇藥

洪泰雄指出,紅麴之所以備受關注,關鍵在於其含有天然成分 Monacolin K,該成分與常見降膽固醇處方藥「洛伐他汀」的機制相似,可抑制HMG-CoA還原酶,進而降低總膽固醇與壞膽固醇(LDL)。然而,紅麴產品品質參差不齊,有些含量不足,無法發揮效果;有些則可能過量,長期服用恐對肝臟造成負擔。因此專家建議,紅麴補充品應由醫師或營養師評估後使用,切勿自行購買服用。

鉻並非萬靈丹 過量恐有副作用

針對常與紅麴搭配使用的「鉻」,洪泰雄指出,其主要作用為提升胰島素敏感性,進而改善血糖與脂質代謝。部分研究顯示,鉻有助降低中性脂肪,但整體科學證據尚不一致,且過量攝取可能干擾藥物代謝或引發其他副作用,不宜任意補充。

洪泰雄強調,「六大類食物的正確攝取」與「升糖指數(GI)控制」,才是穩健、有效又安全的血脂管理策略;圖為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

回歸6大類食物與低GI飲食為根本之道

與其仰賴保健食品,不如從日常飲食著手。洪泰雄強調,「六大類食物的正確攝取」與「升糖指數(GI)控制」,才是穩健、有效又安全的血脂管理策略。他建議,全穀雜糧(如糙米、燕麥)、低GI水果(如奇異果、蘋果)、高纖蔬菜(如秋葵、海帶芽)、優質蛋白(如鮭魚、豆製品)、低脂乳品及健康油脂(如橄欖油、堅果)應適量攝取,減少高糖、高脂、高GI食物的比例,才能從根本改善膽固醇與中性脂肪問題。

紅麴+鉻 VS. 飲食控制:誰才是降血脂首選?

洪泰雄表示,紅麴與鉻的確在部分研究中顯示正向效果,但產品來源與劑量難掌控,且可能帶來代謝負擔,不建議作為第一線手段。而透過飲食調整與GI控制,不僅能穩定血脂,更可同時改善血糖、體重與腸道健康,適合絕大多數族群長期採行。

紅麴不是萬靈藥,飲食調整才是關鍵;「紅麴+鉻不是不能用,但不能當作解方唯一依靠。」洪泰雄提醒,欲改善膽固醇與血脂,應優先從生活型態下手,包含飲食、運動與壓力管理。過度依賴補充劑反而可能忽略最關鍵的健康根基。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簡單保養,清新一整天。讓肌膚自在過夏天!

夏天一到,陽光變得強烈,氣溫也讓人總想躲進冷氣房。對肌膚來說,這樣的環境卻是場不小的挑戰,包含出油、乾燥、曬後不適接連上門。這時候,適當調整保養方式,比拚命加保養品來得重要得多。從清潔、保濕,到內在調理,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節奏,才是讓肌膚平穩度夏的關鍵。

「HO.A」由擁有四十年臨床經驗的中醫師研發,以純淨、安全為核心,融合獨家奈米植萃技術與外泌體,打造高效修護的保養品。品牌表示,透過奈米化製程萃取草本配方,讓草本精華輕鬆滲透至肌膚底層。搭配保養的新寵兒外泌體,將兩項奈米級成份結合,打造一加一大於二的功效。全系列產品致力於強化肌膚修護力與穩定性,溫和滋養、提升防禦力,改善乾燥、暗沉、疲憊等問題,讓肌膚回到健康平衡狀態。HO.A相信:真正的好膚質,不需依賴濾鏡與厚重底妝,每個人都值得擁有由內而外的真實美好。

中醫專研40年結晶,HO.A草本科技融合,讓肌膚回歸健康平衡。(圖/HO.A)

中醫專研40年結晶,HO.A草本科技融合,讓肌膚回歸健康平衡。(圖/HO.A)

「SWISSPA瑞醫」推出升級版「閃耀雙星水飛梭提拉課程」,業者表示,融合瑞士Swissline活膚精華與韓國水飛梭科技,打造潔淨、緊緻、抗老的高效臉部SPA體驗。課程包含360度渦漩深層清潔毛孔髒污、專業手技清粉刺、精華導入、EMS微電流無痛拉提,以及全效抗老按摩,從清潔到修護全面提升肌膚狀態。不僅改善暗沉粗糙,更讓肌膚水嫩透亮。相較一般水飛梭療程,SWISSPA瑞醫以瑞士進口知名頂級護膚品與資深美容技術,提供更高效、更舒適的尊榮保養,是愛美女性首選的定期臉部護理。

SWISSPA瑞醫推出瑞士奢美保養精品搭配韓系護膚科技,打造緊實年輕肌。(圖/SWISSPA)

SWISSPA瑞醫推出瑞士奢美保養精品搭配韓系護膚科技,打造緊實年輕肌。(圖/SWISSPA)

「DAILY FUSION」今夏話題熱銷品「SUPERBAI 金極白」,創開賣10分鐘即完銷6000瓶紀錄!品牌表示,產品主打「由內而外」淨白循環,精選創新科學高吸收原料,提升利用率,內含微脂體穀胱甘肽、微脂體維生素C、三種冰晶番茄、紅石榴、余甘子與葡萄籽等頂級植萃配方,結合「抗氧+抗糖+靚白」多重面向,讓每日補給更完整、便利又有效率。產品採用先進技術及精確的配比,目的為提高營養素吸收率,是一款符合忙碌現代人追求簡單、有感、安心的營養補充品。

每日兩粒SUPER BAI 金極白,打造夏日透亮肌底。(圖/宇亨生醫)

每日兩粒SUPER BAI 金極白,打造夏日透亮肌底。(圖/宇亨生醫)

「上瀧生技」結合專業藥師與營養師團隊,研發貼近現代人需求的保健食品。家醫科林儀蒂醫師表示:「維他命C為人體必需的水溶性維生素,無法自行合成,多餘部分也會隨尿液排出,因此每日補充尤為重要」。亮活C高強化維他命C錠運用特殊製錠技術,打造「持續釋放劑型」,讓維他命C於體內緩慢釋放長達8小時。每錠含有1000mg維他命C,並添加穀胱甘肽,每天補充一錠,不論是協助日常營養補給、或是醫美課程後的加強保養,亮活C都能幫助由內而外,維持健康美麗好氣色。

上瀧生技專業團隊研發,吃出健康好氣色。(圖為家醫科林儀蒂醫生/上瀧生技提供)

上瀧生技專業團隊研發,吃出健康好氣色。(圖為家醫科林儀蒂醫生/上瀧生技提供)

盛夏高溫來襲,肌膚面臨紫外線與乾燥的雙重威脅,「FORA PROJ」推出全新逆齡新生保養品,打造全面保養方案,讓肌膚在這個夏天持續水潤、光滑,遠離乾燥與暗沉。品牌表示,此系列結合先進外泌體科技與頂級保濕修護精華,有效舒緩曬後不適,重啟肌膚水潤屏障。夏日主打產品包括潤澤保濕乳、胺基酸潔顏慕斯及海葡萄安敏生物纖維面膜,能由內而外全面修護每一寸肌膚。目前已於LiKOO平台熱銷中,打造專屬夏日清爽保養方案。即刻入手FORA PROJ,讓肌膚透亮一夏!

FORA PROJ夏日系列,水潤透亮一整天。(圖/泰博科技)

FORA PROJ夏日系列,水潤透亮一整天。(圖/泰博科技)

房地產相關新聞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紐約布魯克林, July 11, 2025–(BUSINESS WIRE)–(美國商業資訊)–全球互聯健身及互動內容領導品牌 iFIT 今日宣佈,與全球最知名科技公司之一的 Samsung Health 達成突破性合作。此項策略性夥伴關係,旨在重新定義全球數百萬用戶的個人化健康及保健體驗。

「我們與iFIT的合作突顯了 Samsung 對全民預防性健康及健身的堅定承諾。透過 Samsung Health,我們致力提供高度個人化的健身體驗,協助用戶養成更健康的生活習慣,提升整體健康狀況。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將 Galaxy 生態系統與 iFIT 的智能設備及教練打造的優質內容整合,攜手塑造個人化互聯健身的未來。」Samsung 流動業務數碼健康團隊高級副總裁 Hon Pak博士表示。

Samsung Health 是一個直觀的一站式平台,專為協助用戶實現健康與保健目標1而設計。透過整合來自多個來源的數據,包括從相容的 Samsung Galaxy 穿戴式裝置(如 Galaxy RingGalaxy Watch)收集的數據,Samsung Health 提供睡眠指導、健康追蹤與個人化介面,甚至可協助用戶管理藥物2及健康記錄。3用戶可以追蹤結果、查看詳細報告,並在相容的 Galaxy 設備上接收 AI 驅動4的指導5。現在,透過與iFIT的合作,用戶將擁有更多工具達成健康目標。6

iFIT 體驗將於今年秋季向 Samsung Health 用戶推出,精選的 iFIT 運動課程將直接在 Samsung Health 應用程式中提供,採用月費或年費訂閱方式。Samsung Health 用戶將可探索 iFIT 精選的力量訓練、瑜伽、普拉提、有氧、恢復、正念、HIIT 及芭蕾塑身等豐富內容。iFIT 計劃未來進一步整合至 Samsung Galaxy 裝置及相容的 iFIT 健身設備,如 NordicTrack 和 ProForm。

「個人化健康是未來趨勢,而我們與 Samsung Health 攜手,正幫助全球數百萬人開啟更健康、更平衡的生活。」iFIT 行政總裁 Kevin Duffy 表示,「iFIT 的內容激勵人們更主動健身,透過即時數據,不再只看重次數與心率,而是提供更智能、更直觀的指導,真正帶來改變。」

是次合作將為澳洲、加拿大、法國、德國、印度、意大利、新西蘭、西班牙、英國及美國用戶提供多語言版本的 iFIT 互動訓練、恢復計劃及正念課程。

關於iFIT Inc.

iFIT Inc. 是全球領先的健身科技公司,致力於創新互聯健身方案,幫助人們活得更長久、更健康。iFIT 在全球擁有超過 600 萬位活躍用戶,透過其品牌組合如 NordicTrack、ProForm、Freemotion 及 iFIT 應用程式,提供沉浸式、個人化的居家、戶外與健身房運動體驗。iFIT 憑藉專屬軟體、創新硬件及引人入勝的內容打造完整生態系統,從有氧、力量到恢復訓練,陪伴用戶每一個健身階段。更多資訊請瀏覽 iFIT.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Samsung Health 的追蹤功能僅供一般健康與健身用途,不適用於任何醫療狀況或疾病的檢測、診斷、治療、監察或管理。透過設備及應用程式獲取的任何健康相關資訊,不應視為醫療建議,用戶應諮詢專業醫生意見。
2Samsung Health 藥物功能旨在幫助用戶管理其藥物清單及時間表。提供的資訊為來自 Elsevier、KPIC 及 Tata 1mg 的授權循證內容。
3Samsung Health Records 由 b.well 提供技術支援。Samsung Health Records 使用 b.well Connected Health 技術提供服務,方便用戶集中查閱醫療紀錄。此功能不應用於醫療診斷依據。
4Galaxy AI 功能需配合相容的 Samsung Galaxy 手機、Samsung Health 應用程式與 Samsung 帳戶使用。
5需 Samsung Health 應用程式 6.30 或以上版本。睡眠指導功能需至少 7 天睡眠資料(含 2 天休息日)。
6須配備相容的 Samsung Galaxy 手機、Samsung Health 應用程式及 Samsung 帳戶。

免責聲明:本公告之原文版本乃官方授權版本。譯文僅供方便瞭解之用,煩請參照原文,原文版本乃唯一具法律效力之版本。

請前往 businesswire.com 瀏覽源版本: 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50710238796/zh-HK/

Contacts

傳媒聯絡人
Edelman(代表iFIT)
iFIT@edelman.com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中央研究院-解開外泌體形成新機制—有助瞭解腫瘤轉移及免疫逃脫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發佈日期: 2025-07-14 07:00

國際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美國得州中部本月初發生洪災,累計逾120人死亡,包括參加夏令營的兒童,另有逾160人失蹤,當地周日再發出洪災警報。外界指,聯邦緊急管理局早前遭「瘦身」裁員,導致救災不力,國土安全部部長諾姆否認相關說法,又相信總統特朗普會整頓管理局。
 
美國國家氣象服務部門在周日透過手機發出洪水警報,警告得州瓜達盧普河有氾濫風險,提醒民眾除非要躲避洪水或收到撤離命令,否則不要出行。

得州本月4日發生洪災,克爾縣成為重災區,並波及接待女童的夏令營,釀成過百人死亡,國土安全部部長諾姆駁斥有關聯邦緊急管理局,由於遭聯邦政府「瘦身」裁員,而未能及時應對這次災情的說法,她強調,國土安全部當日收到洪水警報後一兩小時內,已將物資送到當地。

總統特朗普自一月重返白宮後,曾稱聯邦緊急管理局過去救災不力,應該被廢除,改由聯邦政府將救援物資,直接分發到州政府,相信效果會更佳。管理局截至5月中,已辭退約2,000名全職員工,佔總人手約三分之一。諾姆亦要求管理局,將所有總值逾10萬美元的合約由她親自審批,預計需時至少五天。

有現職及已離職員工向路透社透露,在得州洪災發生後四日,管理局搜救隊伍才就位。《紐約時報》有報道指,在洪災後有數以千計的求助電話,管理局無人接聽,諾姆否認相關報道,她認為總統特朗普明白到,管理局要以新方式重新部署,今後傾向重組架構。

對於麻省民主黨參議員沃倫倡議,諾姆應該就救災不力而引咎辭職,她一笑置之,稱肯定不會辭職,亦不在乎沃倫的想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台中市食品藥物安全處進行化粧品標示廣告查核。

【賴傳媒 王文吉/台中報導】隨著化粧品網購風行,部分業者為吸引消費者目光,頻以誇大或不實療效進行宣傳。台中市食品藥物安全處表示,去年查獲85件違規化粧品廣告,總裁罰金額達426萬元,其中一款洗髮露更因宣稱具有「改善掉髮」、「促進生長速度」等醫療效能字眼,違反《化粧品衛生安全管理法》,遭市府重罰60萬元。

食安處指出,近年網購與社群行銷盛行,不少業者透過IG、LINE、蝦皮及各類網路平台自行轉售化粧品,常使用的行銷手法,包括使用前後對照圖、消費者見證影片等,甚至直接轉載廠商文案、任意引用國外研究或報告,試圖營造產品具明顯功效的印象。然而,化粧品僅供外部使用,僅可用於清潔、保養或美化,絕不得宣稱具有醫療效能。

化粧品常見不適當宣稱。

食安處說明,去年查獲案件中,以網路廣告最為普遍,占比高達87.1%(74件),其次為電視與廣播廣告占12.9%(11件)。違規商品以乳霜、面膜、洗髮精、精華液等為主,常出現「抗過敏」、「消炎修復」、「促進膠原蛋白」、「除皺除疤」等違法字詞。且部分產品雖添加中草藥成分,業者卻引用《本草綱目》內容宣稱「具殺菌、消炎、治療效果、達到醫美級效果」,嚴重誤導消費者。

食安處提到,為保護市民健康與權益,市府除持續強化各媒體平台的廣告監控外,也針對化粧品廠商與媒體業者辦理法規講習,去年度共舉辦2場,計132人次參加。課程中說明業者如何撰擬合規的廣告文案,提醒宣傳內容所引用資料必須具備客觀、公正且能證明「產品」施用於人體有效的試驗數據,不得僅以成分資料作為佐證。

食安處提醒,化粧品廣告不得含有虛偽、誇大或宣稱醫療效能等內容,違者將依法處分;若涉及虛偽、誇大者,可處4萬至20萬元罰鍰;若涉及宣稱醫療效能,則可處60萬至500萬元罰鍰。相關法規與廣告刊登例句,可至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網站( https://www.fda.gov.tw/ )查詢。

食安處呼籲,業者應確實瞭解法令,勿因誤信或仿效不當行銷話術觸法受罰;消費者選購化粧品時,也應認明中文標示完整、來源清楚的合法產品,避免落入誇大廣告陷阱,共同守護健康與消費安全。

本文為「記者爆料網」授權刊登,原文網址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76歲林姓老翁發現右腳大拇指疑似瘀青,5個月過去,沒消還擴大,竟罹患肢端黑色素瘤。根據衛生福利部癌症登記資料,皮膚癌每年新增約2000例,已列入10大癌症之一,且發生率逐漸上升。醫師提醒,黑色素瘤雖為皮膚癌中相對少見的一型,卻可能快速轉移,若未及早治療,恐危及性命;若皮膚出現可疑黑色斑塊,且潰爛不癒、容易出血、會癢會痛等情況,要當心。

台北慈濟醫院皮膚科醫師廖澤源近日透過新聞稿指出,皮膚癌指的是由皮膚細胞異常增生所引發的惡性腫瘤,依照來源細胞的不同,皮膚癌又可分為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以及黑色素瘤等類型。

廖澤源表示,在各種類型的皮膚癌中,黑色素瘤雖然相對少見,卻可發生於全身任何部位,且可能迅速轉移至淋巴、肺部、肝臟及大腦等各個器官。

廖澤源最近收治1名76歲林姓老翁,5個月前發現右腳大拇指有一小塊深黑色痕跡,原以為是之前意外撞傷留下的瘀血,但隨著時間過去竟然擴大,女兒警覺建議父親到大醫院就診,經皮膚鏡、皮膚切片病理檢查,確診肢端黑色素瘤。

「肢端黑色素瘤屬於黑色素瘤的一種臨床分型。」廖澤源說明,發生原因與基因相關,主要發生在手、腳等四肢末端的位置,初期可能不會疼痛,容易被誤認為受壓迫或撞擊所致的瘀血而輕忽。

廖澤源表示,肢端黑色素瘤治療以手術切除為首選,醫師會評估需要截肢範圍,目的在於根除病灶、避免遠端轉移,爭取存活機會,部分病人術後則會由醫師評估,進行免疫或標靶治療,清除可能殘存的癌細胞。

他提醒,民眾平時應留意皮膚的異常變化,把握治療黃金期;若皮膚出現形狀不對稱黑色斑塊、顏色不均、邊界不規則、最大直徑超過6mm、潰爛不癒、容易出血、會癢會痛等情況,就要小心是否為黑色素瘤。

本文轉載自2025.07.09「中央社」,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