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外泌體文獻 網路分享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院長周德陽研究團隊與聖安生醫攜手,於今(2)日宣布成功開發出全球首個針對 HLA-G 的靶向性外泌體藥物載體平台──SOB100。周院長表示,此平台已完成臨床前研究,並在乳癌、腦部膠質母細胞瘤等治療困難的癌症中展現突破性成果,為癌症精準治療開啟新篇章,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於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並已於 3 月 8 日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批准,進入臨床第一期試驗。

聖安生醫副總經理何慧君指出,SOB100 為全球唯一採用奈米抗體(VHH)技術,專一靶向腫瘤上 HLA-G 的外泌體,並能穿透血腦屏障,已在多項動物實驗中證實可以精準遞送不同藥物進而幫助對抗難治型乳癌與腦癌,FDA 肯定 SOB100 作為外泌體藥物遞送載體平台,在臨床前試驗展現高專一性與低免疫源性。

正常組織中 HLA-G 僅表現在胎盤上,卻被多種癌細胞大量表現以逃避免疫監控,透過基因工程技術,SOB100 將 HLA-G 的奈米抗體嵌入外泌體膜表面,使其能精準將小分子或核酸藥物遞送至表現 HLA-G 的腫瘤細胞,大幅提升治療效果且明顯減少傳統抗癌藥引發的毒性。

聖安生醫副總經理何慧君指出 SOB100 的技術優勢與經營策略。(來源: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聖安生醫總經理江宏哲表示,科睿唯安全球新藥開發競爭資料庫,將聖安生醫列入全球十大外泌體新藥開發公司。SOB100 不僅技術領先,榮獲國家新創獎、國際新創獎以及第十一屆默克(Merck)新興生技計畫特別獎,未來在癌症與基因治療國際市場上,更具有取代病毒和微脂體(liposome)等藥物載體的潛力。此外,聖安生醫已與新加坡外泌體廠商簽署 HLA-G 靶向外泌體藥物技術授權與共同開發備忘錄(MOU),授權涵蓋外泌體裝載化療藥物發法,盼合作加速 SOB100 進入全球市場,拓展癌症治療可能。

SOB100 為全球癌症治療長期面臨的標靶不足與抗藥性問題提供新解,透過精準遞送與免疫抑制微環境的特異性鎖定,該技術有望成為未來核酸藥物與小分子藥物精準遞送的關鍵平台,助力精準醫療領域,嘉惠更多癌症患者。

周德陽院長解說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9 大研發平台。(攝:基因線上)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癌症治療講求精準攻克,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團隊全球首創「靶向外泌體」藥物載體,如同「巡弋飛彈」般鎖定癌細胞、精準遞送藥物,有望實現劑量更少、副作用更低、療效更好三大突破。目前這項技術已獲美國FDA臨床試驗批准。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院長周德陽表示,外泌體在醫美領域已有廣泛應用,如肌膚保養與生髮;但要用於癌症治療,仍需克服多項技術門檻,傳統外泌體注入人體後容易快速消失,且難以精準導向腫瘤細胞。

靶頭鎖定癌細胞,精準打擊劑量減少 

他指出,若要用於癌症治療,關鍵在於賦予外泌體「靶頭」功能,需在外泌體表面裝載抗體,使其能辨識並鎖定目標癌細胞上的特定蛋白。

傳統標靶藥物雖能導向癌細胞,但仍會「亂跑」至其他器官,造成不必要的毒性。周德陽舉例,像「小紅莓」(Doxorubicin)這類化療藥物,對心臟毒性很大,長期使用會造成心肌損傷,病人也難以承受,因此現行標靶治療仍有進步空間。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外泌體及多維生醫轉譯開發中心副主任陳怡文說,透過外泌體做為藥物載體,搭配奈米級的導向靶頭,實現只攻擊癌細胞、不傷及健康細胞目標。

她比喻,這項技術如「跑得很精準的快遞」,能把藥物送到「對的地址」;就像戰爭中,精準導彈只轟擊特定目標。

陳怡文指出,許多癌症患者面臨真正威脅,並非來自腫瘤本身,而是來自治療過程中的藥物副作用。以化療藥物「小紅莓」為例,研究團隊實驗顯示,若透過SOB100平台載入後,只需傳統劑量的四分之一,即可達到相同療效,且心臟毒性顯著降低,顯示此項技術有望使高毒性藥物更安全應用於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