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醫療文獻 網路分享


【大紀元2025年07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吳香蓮編譯報導)週五(7月18日),美國彼得森-KFF健康系統追蹤(Peterson-KFF Health System Tracker)發表分析報告:《個人市場保險公司申請保費上調幅度五年來最大》(Individual market insurers requesting largest premium increases in more than 5 years)。報告指出,對於通過《平價醫療法案》(ACA)購買健保的人來說,明年的保費可能再度大漲。

KFF對19個州和華盛頓特區共105家ACA保險公司所做的分析顯示,明年大多數保險公司將申請調漲保費10%到20%,另有28家保險公司擬調升28%以上,這是自2018年以來,最大的ACA保費漲幅。

這些保費調漲仍需獲得州和聯邦保險監管機構核准,預計今年秋季將定案。

該報告指出,保險公司計劃把2026年的醫療保費中位數上調15%,對那些通過職場獲得健保的人群來說,也難以倖免。根據福利諮詢公司Mercer7月16日發表的報告,超過半數的大型雇主將在明年把更多健保成本轉嫁給員工及其家庭,例如提高自付額、共付額或其它自費門檻。

KFF表示,ACA保險公司將保費上漲歸因於醫療成本上漲、拜登政府任內實施的補貼稅收即將到期(該政策曾壓低保費),以及處方藥和醫療器材進口所受到的關稅影響。

健保費用高漲 疫情補貼將終止

KFF的ACA計劃政策分析師麥特‧麥高(Matt McGough)表示,推動保費上漲的首要因素是整體醫療支出的增加,這大約占預期保費調漲的一半。

另一個重要因素是拜登政府在COVID-19疫情期間推出的稅收補貼政策將在年底到期,這項政策曾降低了ACA保費,並推升了參保人數。根據國會預算辦公室(CBO)的估計,這項補貼結束後,約有500萬人可能失去健保。

KFF表示,該補貼終止後,ACA參保者的平均自付保費將上漲超過75%。麥高指出,健康狀況較佳的參保人可能選擇不再續保,留下需要更多醫療照護的人,可能使參加健保的人群的健康狀況惡化。

雇主將把更多成本轉嫁給員工

大多數在職的美國人是通過自己或配偶的雇主獲得健保。根據Mercer最新發表的報告,這些大型雇主明年將更傾向將健保成本轉嫁給員工及其家庭。

Mercer的報告顯示,51%的大型雇主表示「可能」或「非常可能」通過提高自付額或年度自費上限等方式,將成本轉嫁給員工。去年這一比例為45%。

雇主的健保支出預計在2025年增加6%,而在2026年增幅可能更大。Mercer健康和福利研究總監貝絲‧阿姆蘭(Beth Umland)表示,為抑制成本增長,雇主正在調整保險方案。

她表示,在本世紀初,因勞動力市場緊縮,雇主不願意將健保成本大幅轉嫁給員工;但如今醫療成本上升幅度超過通脹,愈來愈多公司願意這麼做。

她補充說,愈來愈多雇主提供「較窄網絡」(narrower networks)保險計劃,鼓勵員工選擇與保險公司有協議的特定醫師和醫療機構,以獲得折扣。

《大而美法案》對健保的影響

有專家表示,目前仍不確定川普(特朗普)總統簽署的《大而美法案》會如何影響明年的ACA保費。

麥高說:「川普的減稅法案帶來了許多不確定性,保險公司不知道該如何應對。」

由於該法律要求成年、非殘疾者需要工作或從事義工才能符合醫療補助(Medicaid)資格,預計有數百萬人將失去醫療補助資格。

該法律將終止ACA的自動續約機制,未來購買保險的人必須每年主動更新收入和其它相關資料。

川普政府官員表示,拜登政府在Medicaid和ACA註冊政策上過於寬鬆,導致詐騙和濫用情況普遍。

7月17日,美國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服務中心(Centers for Medicare & Medicaid Services, CMS)發布新聞表示,發現約280萬美國人可能同時在多個州註冊Medicaid和兒童健康保險計劃(CHIP),還同時享有ACA補助計劃。該機構表示,已採取措施,防止民眾同時享有多份由納稅人補貼的健保計劃。

責任編輯:任子君#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美國健康保險公司 Elevance Health(ELV-US) 週四公布第二季財報,因醫療成本持續偏高,表現不如華爾街預期,還下修了今年的獲利預測。受到消息影響,該公司股價大跌 12%。Elevance 是首家公布第二季財報的大型健康保險公司,因此市場特別關注。

Elevance 表示,旗下的平價醫療法案(Obamacare)個人保單和醫療補助計畫(Medicaid)支出比預期高,這對整體財報造成不小的壓力,也讓投資人對整體保險業的醫療成本感到更加擔憂。

獲利預期下修,醫療支出飆高

第二季調整後的每股盈餘為 8.84 美元。Elevance 現在預估今年調整後的每股盈餘約為 30 美元,比之前預期的 34.15-34.85 美元下修不少。

儘管下修,但市場原本就有預期到這樣的情況,因此分析師表示,這次的財報雖不理想,但還算在可接受範圍內。

Elevance 也預估,今年的醫療損失率(MLR)約為 90%,代表公司賺進的保費中,有九成都花在實際醫療支出上。這個比率越高,代表公司賺的越少。而第二季的實際醫療損失率是 88.9%,略高於分析師原本預測的 88.7%。

高醫療支出是整個產業的問題

不只有 Elevance 碰到這樣的困難,過去 3 個月,美國其他幾家保險公司像是 UnitedHealth Group(UNH-US)、Centene(CNC-US) 和 Molina Healthcare(MOH-US) 也都提到類似問題,政政府支援的保險計畫,像是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Medicaid 和 Obamacare 的醫療支出都不斷上升。

這些計畫受到政府補助與法規影響很大,但補助金額有限、規定又常變,讓保險公司很難正確預估成本。Gabelli Funds 投資組合經理 Daniel Barasa 表示:「現在所有政府資助的保險計畫,不管是費用還是補助,整體變數都很高,未來一年可能還會更不穩定。」

川普政府的新政策帶來的影響

Elevance 還提到,如果川普政府的《大而美法案》要求 Medicaid 受益人必須工作才能續保,會讓一些相對健康、能工作的人無法繼續使用 Medicaid,留下來的大多是健康狀況比較差、醫療支出比較高的病人,進一步提高醫療支出,也會拉高保險公司的支出風險。不過,公司也強調會與各州政府合作,盡量保障這些低收入族群還是能持續有保險可用。

Elevance 財務長 Mark Kaye 表示:「即使外部條件仍在變動,我們仍會專注在自己能控制的部分,例如調整保費與成本,確保長期穩定經營。」

補助快沒了又看病的人變多,2026 年保費可能更貴

在疫情期間,政府為了讓更多人買得起保險,特別提供了一筆稅務補助給買 Obamacare 保險的人,也就是幫你付一部分保費。這筆補助目前預計會在 2026 年結束。Elevance 說,因為這筆補助快沒了,未來到底還會有多少人繼續買這種保險,變得很難預測。

Morningstar 分析師 Julie Utterback 認為,Elevance 應該會提高 2026 年的保單保費,以提升利潤,而不是用低價搶客戶。但她也提醒:「目前醫療使用率這麼高,可能會讓公司在訂價時更有壓力。」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台灣新聞雲報]記者王俊欽/桃園報導

打造醫護客語友善環境,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古秀妃今(17)日前往桃園市聯新國際醫院,參加「聯新國際醫院開辦2025年客語認證研習營開訓典禮暨第1屆客家藝文競賽啟動儀式」。古主委表示,感謝聯新國際醫院近年來對客語推廣的支持,讓在職員工參加客語認證,並鼓勵醫護人員以客語問診,與患者建立友善溫暖的醫病關係,讓病人能從中獲得更多力量,這樣的服務精神,值得全台醫院相互學習。

古主委指出,聯新國際醫院位於桃園市平鎮區,是客家族群的重要聚落,也是桃園市客家人口比例相對高的地區之一,其對於客家語言文化的認同、族群敏感度非常高,從院長、醫師、護理師到一般職員,都具有主動學習客語的意識,可以說是全台推動客家語言文化的模範醫院,很感謝聯新國際醫院展現決心與魄力,鼓勵醫護人員推動客家語言文化的傳承,希望大家可以繼續推動下去。

今日活動的參與者尚包括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局長范姜泰基、聯新國際醫院創院院長張煥禎、名譽院長廖文山、現任院長許詩典及主任委員薛常威等。聯新國際醫院為全國第一家客家特色醫院,院內於2017年成立「客家文化推廣委員會」,經常性舉辦客家文化週、客家藝文展演、客家戲曲欣賞等活動,並鼓勵院內同仁參加客語能力認證考試,今(114)年度共計121名醫護人員、志工等報名客語認證,客委會表示,凡通過114年舉辦的客語認證考試者,皆可以領取1千元的客家幣,鼓勵大家踴躍報名。

為協助相關人員學習客語,聯新國際醫院特開辦「客語認證研習營」,邀請講師針對聽力、閱讀測驗等題型進行教學,鼓勵大家通過客語認證,未來能以客語提供服務,營造「醫院有愛˙客語無礙」的友善醫療環境。而第1屆「客家藝文競賽」,計畫於2026年舉辦,結合桃竹苗地區民眾,依年齡及項目類別(朗讀、歌唱、演講等)分組進行競賽,推廣傳承客家文化。

此外,為提供醫護人員及照顧服務員有學習客語的管道,客委會與聯新國際醫院合作製作數位課程教材,課程內容包含以情境對話方式帶出診間就醫的狀況,再透過專業醫師以客語教授醫療過程中常用的詞彙及短句,以利相關人員學習醫療客語後,能以客語照顧、服務民眾。課程資訊可上客委會哈客網路學院「醫療長照客語區」瀏覽(https://elearning.hakka.gov.tw/mooc/explorer.php?language)。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焦點時報/記者蔡宗憲報導】因應氣候變遷與全球邁向淨零排放的趨勢,高雄市再度走在全國前端,由市政府衛生局、環保局攜手國立清華大學,首創成立「醫療淨零小聯盟」。該聯盟今(16日)於高雄淨零學院正式啟動。市長陳其邁出席啟動儀式時表示,這項計畫結合高雄市9家市立醫院,期望逐步實現醫療產業的整體減碳目標。

陳其邁指出,醫療業占全球碳排放約4.4%,如何推動各醫療院所自願減碳,進而達成減碳目標,涉及多種方法與策略。高雄市政府過去率先通過《淨零城市發展自治條例》,成立產業淨零大聯盟及淨零學院,並編列碳預算,這些創新舉措在全臺各城市中均屬首創。透過多元碳權計畫,高雄正積極推動實質減碳行動,展現領先全國的決心與行動力。

高雄成立醫療淨零聯盟,陳其邁:打造永續醫療產業生態圈

陳其邁也表示,高雄有4家大型醫療機構,如果在小聯盟練兵,包含方法學等可以獲得驗證,當然能夠逐步擴展到各大醫學中心,或臺灣其他主要的醫療機構,落實執行自願減碳的計畫方案。此外,除了醫療產業,各局處亦跟清大有相關合作計畫,將逐步落實。

聯盟透過專業輔導,優先推動高雄9間市立醫院進行自願減量等綠色轉型,並協助醫院申請碳權,結合綠色金融等政策,為醫療永續樹立高雄典範。啟動儀式上,與會貴賓代表藉由澆灌綠色盆栽行動,象徵跨局處與醫療體系的攜手合作,共同灌溉永續未來,並寓意高雄市積極朝2050淨零排放目標,及低碳轉型的企圖與決心。

出席貴賓包含高雄市長陳其邁、民意代表、清大副校長嚴大任、永續學院院長范建得、衛生局長黃志中、環保局長張瑞琿、9家市立醫院代表、中國信託金控、高雄銀行及各界專家、學者出席,共同見證高雄氣候治理版圖開啟新篇章。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縣府頒贈金醫王世典院長榮譽縣民證 表彰推動多項改革 強化在地醫療及長照服務


發布日期:


記者:

莊煥寧/縣府報導。


點閱率:203


縣長陳福海(左三)親自頒贈「榮譽縣民」證書給金門醫院王世典院長(右三)表彰他對金門醫療發展的傑出貢獻並合照。
(莊煥寧攝)


 縣府為感謝金門醫院王世典院長對在地醫療發展的傑出貢獻,於昨(15)日由縣長陳福海親自頒贈「榮譽縣民」證書,表彰其任內推動多項醫療改革、落實醫療在地化,並積極促進醫療合作,對金門醫療品質提升與和平發展均具深遠影響。
 王世典院長與其夫人昨日下午在副院長陳根雄、秘書陳素嬌陪同前抵縣長室,受到縣長陳福海親切接待歡迎,縣府衛生局長蔡建鑫、民政處長許慧婷、綜合發展處長王中聖等主管在場陪同。
 陳福海縣長表示,王世典院長不僅在專業領域表現卓越,更能與中央溝通協調,是串聯縣府與衛福部之間的關鍵橋樑。王院長自111年9月1日上任金門醫院院長以來,推動多項改革,包括設立西半島門診中心、爭取醫療設備升級、強化在地長照與急重症服務,均展現強烈使命感與行動力。
 縣長陳福海指出,金門醫療長期面臨結構性問題。自1997年起即投身醫療政策,他深知金門因市場規模小,難以留住優秀醫事人才。過去三方共管模式導致責任歸屬不清、效率相對較低。因此他上任後積極爭取中央支持,成功獲得新台幣12億940萬元用於醫療基礎建設,並在人事制度與待遇方面做出突破,以提升醫護人員留任意願。
 在晤談中,王院長也提及,自己剛到金門時為招募醫生傷透腦筋,但在縣府支持下,如今金門醫院護理人員待遇名列部立醫院前茅,未來更計畫增設托育中心、健身房與員工餐廳,營造友善職場環境。他謙虛地說:「金門醫院真的很好,未來一定會更好。」
 除了醫療政策,陳縣長也談到金門在兩岸關係中的特殊角色。他指出,金門不該再被視為戰地,而應成為「和平試驗區」。他認為金門是貨暢其流的關鍵節點,必須回歸理性務實,不再成為兩岸對峙前線。
 陳縣長也提到推動一系列重大建設與發展藍圖,包括:親自參與金門自大陸引水長達16公里的工程,歷經50年來罕見的大旱而不缺水,證明政策的前瞻性與可行性。同時成功推動經濟部增設發電廠,解決金門長年電力不足問題。目前也持續推動「金門國際醫療特區」,藉由修法開放國際醫療服務,將廈門、福建乃至全球作為潛在市場,預期每年可吸引數千萬人次醫療旅遊人潮。
 在醫療政策上,王院長的施政成果亦廣獲肯定。根據衛生局統計,王院長任內促成多項重大突破:成功爭取金門醫院成為職業傷病診治網絡醫院,並推廣「虛擬健保卡」,實現離島醫療數位轉型。與陽明交大合作培育偏鄉醫療人才,推動「行醫醫定行」課程,強化未來醫師對離島醫療的認識與參與。通過國際醫療與觀光醫療機構評定,以「生殖醫學」為發展重點,吸引兩岸患者並提高金門國際能見度。成功爭取健保住院給付加成,並採購神經外科顯微鏡與脊椎微創設備,使腦傷、脊椎病患後送比例降低達80%。將金門醫療服務納入IDS轉型計畫,聘用返鄉醫保生,降低對外部支援依賴。積極推動長照3.0,規劃住宿型長照機構,實現社區照顧網絡與居家醫療整合。支援五鄉鎮衛生所、矯正機關與養護機構醫療門診,並提供場地與人力協助公益團體,強化公共衛生與健康宣導。此外,金門醫院也於112年通過地區醫院評鑑,並獲得中度級急救責任醫院評定,整體設備與服務水準已達區域醫院等級。
 陳縣長對王院長的貢獻表達由衷敬意,並期勉全體醫事人員持續發揮「痌瘝在抱、醫者仁心」精神,共同為提升金門醫療環境而努力。他也承諾將全力支持金門醫院興建第二醫療大樓,解決空間與停車位不足問題。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近年來,醫院與保險公司之間的財務拉鋸戰日益白熱化,醫院方面似乎處於下風。本文將深入探討醫院財務困境的成因,並分析其應對策略。

醫院財務困境的多重夾擊

醫院的財務困境並非單一因素造成,而是多重壓力交織的結果:

### 醫療成本飆漲與給付不足的矛盾

醫療成本持續上漲,人力成本、藥品和醫療用品支出不斷攀升。美國醫院協會(AHA)的報告指出,2021 年至 2023 年間,醫院的人力成本增加了超過 425 億美元,佔醫院預算的 60%。同一時期,整體通膨率為 12.4%,而 Medicare 的住院給付僅增長 5.2%,遠遠落後於通膨速度和成本增長。此外,Medicaid 的給付也普遍低於醫院實際成本,造成醫院巨額虧損。AHA 2023 年的報告顯示,Medicare 和 Medicaid 的支付缺口高達 1300 億美元。這種成本上升與給付不足的矛盾,是醫院財務困境的主因之一。

商業保險談判的困境

為了彌補來自公費醫療的虧損,醫院高度依賴與商業保險公司協商的價格。然而,商業保險公司對於醫院提出的兩位數漲幅要求卻步,導致談判陷入僵局,甚至可能終止合約。數據顯示,2021 年至 2024 年,平均商業保險給付漲幅僅約 3%,遠不及醫院成本的增長速度。

行政成本的沉重負擔

除了醫療成本外,行政成本也成為醫院的沉重負擔。繁瑣的行政流程、保險公司的事前授權要求、以及不斷增加的合規要求,都佔用了醫院大量的人力和資源。根據 Strata Decision Technology 的數據,行政成本已佔醫院總成本的相當比例,且逐年攀升。此外,商業保險公司施加的行政負擔,例如事前授權和拒絕理賠等,也加劇了醫院的財務壓力。AHA 的報告指出,僅處理不合理的拒絕理賠,每年就耗費醫院數十億美元。

醫療服務使用率上升

隨著人口老齡化和慢性病患增加,醫療服務的使用率也不斷上升。例如,2010 年至 2019 年,心臟衰竭的急診就診人次增加了 126.7%,相關支出增加了 177.2%。雖然服務使用率上升,但由於給付不足,醫院並未能從中獲益,反而加劇了財務壓力。

醫院的應對策略

面對嚴峻的財務挑戰,醫院必須積極尋求應對策略:

加強成本控管

醫院需要積極管理可控成本,例如提高勞動力效率、縮短住院時間、優化流程、以及控制行政費用。

運用數據提升談判力

醫院必須深入了解市場數據,包括價格透明度數據,以提升與保險公司談判的籌碼。

多元化營收來源

醫院應積極探索多元化的營收來源,例如發展門診手術中心、遠距醫療等。

倡導政策改革

醫院應積極參與政策制定,倡導更有利於醫院財務狀況的政策改革,例如提高 Medicare 和 Medicaid 的給付水平,簡化行政流程等。

總體觀點與看法

醫院與保險公司的財務拉鋸戰,反映了醫療體系中深層次的矛盾。保險公司追求利潤最大化,而醫院則必須在成本壓力下維持運營並提供高品質的醫療服務。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包括政府、醫院、保險公司和患者。政府應制定合理的醫療政策,平衡各方利益;醫院應積極提升效率,控制成本;保險公司應合理制定給付標準;患者也應更加了解醫療費用,理性就醫。唯有如此,才能建立一個可持續發展的醫療體系,保障全民健康。

Newsflash | Powered by GeneOnline AI
原始資料來源:GO-AI-7號機 Mon, 14 Jul 2025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台灣新聞雲]記者劉鳴龍/花蓮報導

花蓮慈濟醫院副院長兼耳鼻喉科醫師陳培榕,自願到花蓮服務長達三十年之久,率先成立「頭頸癌跨科整合治療團隊」,並一路為花東育成留住傑出醫療人才,不遺餘力提升東部頭頸癌患者的存活率、改善生活品質,榮獲台灣頭頸部腫瘤醫學會頒發2025年「醫療奉獻獎」,表彰其始終如一的付出和貢獻,各界均感實至名歸。

就讀台大醫學院的陳培榕係於1986年,到花蓮慈濟醫院支援擔任實習醫師,因為喜歡花蓮的清淨質樸,加上與世無爭的個性,1993年升任主治醫師,他即自願從台大到花蓮慈院服務;耳鼻喉科從此由他「一人科」開始,白天門診與手術,夜晚照顧病房與急診,全年無休,隨時待命;不論門診到多晚下診,總不忘到病房巡視關懷住院患者。

有鑑於東部地區頭頸癌盛行率高,陳培榕副院長整合外科、腫瘤內科、放射治療、營養、復健等專業,於1998年率先於東部成立「頭頸癌跨科整合治療團隊」,並致力提升存活率與生活品質,推動病人的功能保留,造福無數東部病患,晚期病人則為其設計個別化療程,讓患者在花蓮也能獲得全方位照護。

為了培育人才、讓醫療扎根東部,他時常邀請臺大師長前來花蓮協助教學、引薦人才,在東部積極推展研究。由於頭頸部腫瘤手術難度高,他親自指導後進,擔任學生助手,傳承臨床與手術經驗,讓西部醫師盛讚花蓮慈院耳鼻喉科為「大刀的故鄉」。

另外;陳副院長從1999年玉里慈院啟業以來,南下至距離花蓮近百公里遠的玉里看診,至今二十餘年之久未曾間斷;更赴東海岸、台東、綠島等地義診、往診;而在 COVID-19 疫情最嚴峻的時期,他更親自堅守第一線,投入社區篩檢、轉診與遠距照護,守住花蓮地區的防疫陣線。

陳培榕副院長三十年如一日的堅守崗位、守護鄉親,在繼獲得「2016年花蓮縣醫師公會醫療奉獻獎」、「2023年台灣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學會醫療奉獻獎」之後,今年更榮獲台灣頭頸部腫瘤醫學會,於年會頒發「2025醫療奉獻獎」,以表彰他對偏鄉持續不輟的無私奉獻。

陳培榕副院長強調:身為醫師的本分就是要救人!他只是盡醫師本分,不算奉獻,可以為東部地區盡一份醫師的責任,也能享受東部的風土人情,作育英才,讓病人活得更自信、更健康,對三十餘年的行醫生涯而言,他已感覺「心滿意足」。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2025/7/13 16:53(7/13 17:21 更新)



配合新南向政策「以醫帶商」策略構想,台北榮總12日邀請多家台灣醫療業者出席在越南胡志明市舉辦的國際癌症研討會,台灣業者在會場上展示人工智慧在醫療管理中的應用。(台北榮總提供)中央社記者陳家倫河內傳真 114年7月13日

(中央社記者陳家倫河內13日專電)台北榮總近日在越南胡志明市舉辦國際癌症研討會,越南商工總會副主席武新城致詞表示,期盼台灣能加強投資與技術轉移,協助越南醫療體系現代化。活動吸引逾400人參與。

2025年國際癌症研討會昨天在胡志明市登場,活動由台北榮民總醫院國際醫療中心發起,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秀傳醫療體系以及越南大水鑊醫院共同舉辦,共計400多名台越醫療專家及產業代表出席。

台北榮總表示,這次會議旨在推動新南向政策,深化台越醫療學術交流。為確保活動順利進行,台北榮總國際醫療中心主任劉君恕及其團隊花了半年時間籌備,包括聯繫越南的醫院、規劃議程以及申請各項活動許可。

研討會共發表37篇學術論文,聚焦「非侵入性癌症治療」、「癌症手術技術」及「智慧醫療新趨勢」三大主題,涵蓋重粒子放射治療、機器人手術、免疫與細胞療法、人工智慧(AI)與大數據在醫療管理中的應用、智慧醫院發展趨勢,以及肝臟與骨髓移植在肝癌及血癌治療中的臨床成果。

台北榮總院長陳威明表示,台北榮總向越南醫院分享自身在轉型、創新與落實ESG(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司治理)的經驗。他並強調,醫院的核心任務是救人,而非以營利為目的,期盼和越南醫療同業分享這項理念。

越南商工總會(VCCI)副主席武新城(Vo Tan Thanh)致詞時強調,這次研討會再次證明台越醫療產業的合作潛力無窮。越南也期待,台灣能有更多的投資與技術轉移,幫助越南醫療體系現代化。

配合新南向「以醫帶商」的策略構想,台北榮總並邀請多名台越醫療產業代表參與,期盼促進雙邊業者交流合作與業務拓展。台灣業者在會場上展示職業病與慢性病管理系統、醫療影像AI平台、遠距醫療及藥品等多元應用。

越南近年積極提升醫療品質,對台灣經驗的分享相當重視,這次活動除了中華民國駐胡志明市辦事處協助,也獲得越南台灣事務委員會及越南衛生部的支持,顯示雙方對深化醫療合作的高度共識。(編輯:田瑞華)1140713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2025/7/12 13:12(7/12 13:51 更新)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攜手台北榮民總醫院、彰化秀傳體系及大水鑊醫院(Cho Ray Hospital)共同舉辦「台越國際論壇」,活動12日在越南登場,論壇匯聚超過40名醫學權威,針對「癌症照護」深入交流。(高醫提供)中央社記者林巧璉傳真 114年7月12日

(中央社記者林巧璉高雄12日電)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與越南胡志明市最大醫學中心大水鑊醫院簽訂合作備忘錄,拓展跨國醫療與產業鏈結合的合作版圖。雙方未來將推動醫療人員、學術資源等交流。

高醫發布新聞稿表示,高醫攜手台北榮民總醫院、彰化秀傳體系及大水鑊醫院(Cho Ray Hospital)共同舉辦「台越國際論壇」,活動今天在越南登場;論壇匯聚超過40名醫學權威,針對「癌症照護」深入交流。

高醫也於活動期間和大水鑊醫院簽訂合作備忘錄(MOU);高醫表示,未來高醫與大水鑊醫院將聚焦「推動醫療人員交流」、「促進學術資源共享」、「優化病人照護品質」及「發展共同研究」等領域交流,進一步拓展跨國醫療與產業鏈結合的合作版圖。

高醫提及,高醫院長王照元主講的「次世代基因定序(NGS)應用」,獲熱烈迴響。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是傳統定序的升級版本,具備高通量、及時且精準的特性,可有效偵測癌細胞內基因變異,協助臨床醫師為病患量身打造個人化治療方案。

王照元表示,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讓治療對「人」而非僅對「疾病」,及時為病人選擇最有效的藥物與治療方案不僅能顯著提升治療效果與存活率,更有助於減少不必要的副作用與資源浪費,為罹患基因突變型癌症患者帶來真正的轉機。

高醫說明,論壇涵蓋「非侵入性癌症治療的突破」、「現代癌症手術」、「智慧醫療與新趨勢」3大主軸,其中高醫副院長戴嘉言剖析「台灣肝癌治療現況」、機械手臂手術中心主任黃敬文探討「大腸直腸癌的精準手術治療」、高醫副院長林宗憲則聚焦「智慧醫療在整合型照護中的應用」。(編輯:黃世雅)1140712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在2024年美國公開賽決賽之後,美國明星泰勒·弗里茨(Taylor Fritz)說:“我覺得到達這個階段的最大感覺,我知道我的表現很好,但是我在我身上打了很多東西,我認為這會重複。”儘管他在與Janik Cinnamon的連續比賽中輸掉了比賽,但他對2025賽季的大滿貫並不留下深刻的印象,而Fritz對今年印象深刻。在比賽之前,他已經在表面上贏得了兩個冠軍,現在他正在SF上捍衛冠軍Carlos Alcaraz。但是停了一分鐘!

卡洛斯·阿爾卡拉茲(Carlos Alkaraz)已經以6-4擊中了第一局,但泰勒·弗里茨(Taylor Fritz)受傷。當對西班牙人的分數為5-4時,醫療時間已經結束。站立後,在這場比賽的早期階段潛水後,他的右肘部似乎有一些問題。他可以克服這些障礙並在第二組中返回嗎?

來源連結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